考研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考研资讯

25考研上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1金融专硕

一、个人背景

的本科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25考研上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1金融专硕(政治66分,英语74分,数学112分,专业课135分)。

 

二、考研前期规划

在择校,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备考期间并无其他思想波折,可以说是心有所向,身之所往

在学习计划上,我无意将学习变得过于机械化,因此大多数时候只根据当前学习情况制定24天以内的关键学习目标,并根据以往学习经验估计完成时间,从而获得比较机动的学习计划,而期间也会根据计划酌情微调安排细节。

在作息规划上,我的学习时间并不长,一般是上午830到晚上10301130之间。我个人没有午休习惯,大多数时候饭后稍作休息就继续进行一些轻度学习,同时,在备考前期的傍晚,我也会进行适量运动来保持精神状态。总体来说,和部分研友相比,我的单日作息安排是较为轻松的。

 

三、各科备考经验

1.政治

1经验阐述

首先,25政治最大特点就是主观题难度较高,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命题组或许更希望考察考生对基础答题语料(时事、关键术语等)的掌握以及场应变能力,同时对纯粹背诵答题模板行为有一定的隐晦批判。

其次,我并不赞同部分研友将政治的优先级降得过低,甚至仅仅凭借对肖四、肖八等模拟题的理解就上场考试的行为。从25真题来看,主观题众生平等地难得分,总分构成中客观题反而成为了得分的支柱力量,而其知识体系庞而杂的特征也使得我们更容易遗忘。

最后,事后看来,我所在的恒文考研培训机构在67月份就开始组织政治模拟考的安排反而是颇具前瞻性的,因为该时间段我们并不具备系统的答题能力,也不曾积累足够的语料。不同于冲刺模拟,此时的全卷考试反而成为我们应变能力以及材料提炼能力的专项考察,而这两种能力在25考研中恰恰被证明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部分研友可能相对忽视的。

2)备考建议

综上并结合我的个人经历,我建议:

第一,最晚7务必开始政治备考,此时学习重心在于客观题刷题与错题整理、知识点的梳理。同时,保持一周3~5题真题主观题的盲训,即不需要任何相关准备,着重训练毫无准备情况下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培养更稳健的心态。这个阶段的主观题答题关键不在于对,而在于任何题都敢写、能写,只要切题即可。

第二,9月开始需要着重强化政治知识点记忆,并加入适量客观题真题进行检验,真题主观题盲训可以适当减少或停止。该阶段的核心目标是精简知识点,整理出较为重点的知识点并反复记忆,因为后期很少会再有时间一遍遍翻阅基础知识点,彼时将开始注重主观题。

第三,10月中下旬就陆续就有模拟题推出,此时就需要逐渐开始积累各种大题中的语料,结合相关课程系统训练答题能力,当然也要适当巩固客观题的知识点保持客观题刷题手感。具体来说,我们在10月就可以开始积累一些涉及年内刚提出的新概念、新方向的语料,这种语料最后冲刺卷也很大概率会出现,早积累有益无害,切忌集中到11月以后再统一背诵,那样压力容易过大。

3)习题、资料选择

客观题我主要使用肖秀荣、徐涛的模拟卷,主观题以恒文整理出的综合资料为主、肖秀荣和徐涛的模拟卷为辅。仅供诸位参考。

4)小结

一般来说,政治得分相对稳定,但是去年的题目出乎很多研友的意料,因为政治被校线、院线斩杀的研友亦不在少数,所以望各位学弟学妹引起重视,早准备、早积累,平稳推进、保持节奏。

 

2.英语(二)

1)教训反思

    英语方面,我个人的英语基础尚可,CET-4574分,CET-6516分,不时会看英文外刊或者新闻,对英语比较熟悉所以英语上我的准备就相对轻松一些。

总体来说,英语二客观题难度并不高,完形填空的选项内容迷惑性较小,阅读题特点是题型固定、答案定位简单,我印象里没有出现过答案选项串段落的情况,一般都比较集中,当然全文总结类、标题类题目除外。至于新题型,真题中确实比较送分,暂且不表。

25真题主要是部分选项相似性有些许上升,也就是对考生把握细节能力的考察更多了。事实上,我在本次考研中大约1小时10分钟就基本完成了客观题部分。然而,之前真题训练时,我的客观题失分基本控制在4分左右,此次实战客观题部分扣了9分,其中有两道阅读实属粗心望诸位研友引以为戒,尤其是现在25真题给出的导向是理解细节化,切忌做题太过浮躁

关于英二的主观题部分,我最大问题是在客观题完成较迅速的情况下,希望写地更别出心裁一些。我思考很多,但是反而犹豫措辞、斟酌语句浪费时间同时越写越觉得笔下不伦不类,导致一度心态爆炸。因此诸位研友在上考场时,依然要保持好稳定的节奏,按熟悉的写、照习惯的做,不要临时变卦、横生枝节。写作部分我们只需要不出错,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了,这并不强调个性!除非有极为过硬的作文实力,否则只会像我一样作茧自缚。

2)备考建议

结合个人经历,我建议如下:

第一,英语备考中单词背诵必须贯穿始终,我选择的是红宝书。具体安排如下:

5月结束第一轮背诵,花一些时间把不熟悉的单词给抄录整理下来,但是不要写中文含义,留作后用。

6月进行第二轮背诵,继续挑选出一些没有记录过但是忘记的单词,抄录整理下来。

7月开始第三轮浏览,不需要背诵然后开始默写5下的陌生单词词义,不会的重点标出,但无需再抄录一次以节省时间。

8月同7月,默写6月筛选出的陌生词汇,进一步强化单词熟练度。

9月浏览一次单词,查漏补缺即可。

10月最后完整背一次单词,多轮下来,此时的熟练度应该已经足以在一天内完成记忆,此后只需要反复浏览、少量回忆即可,轮数不设上限,建议每周五通览一次(因为英语在周六下午考),防止遗忘即可。当然,期间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再调节

第二,英语没有其他的习题,唯有真题,反复刷即可。

5~6月中,我建议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完成对长难句基本训练,保证语法基础、句子结构划分能力不会对后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我还建议完成00-0910篇真题客观题,此时的真题出题没有后续规范,但是依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然,我认为12年以前的题目较之后题目难一些,因此诸位错的多也不要灰心,习惯英文、适应英文阅读才是这个阶段做真题的最大目的,对错不必介怀。

6~7月,我建议刷英语一的客观题真题(英一新题型排序英二不考,不做,其他都做),两个月刷15套真题,在此我推荐两种方式:其一,平均4天一套,但是要注重总结错题,思考错因:是因为单词不熟?还是因为没有理解?为什么没有理解?是上下文哪里出问题了?诸如此类,力争弄懂、弄透。其二,我建议每四套一次,抽一整天时间,集中强化训练我就是在英语一连续两天的集训中顿悟,此后效率和正确率大幅提升。当然,集中训练之后,总结反思并不能缺席。两种方法诸位可以结合自身进度择一或交错进行。

8~9月开始一刷英二真题客观题,方法同上。不过此时要开始增加写作练习,务必真正动手写,不要光看、光想。各位可以按照每周一套真题主观题的频率开始训练,8月主要是翻译和小作文,9是大作文,需要结合各种参考模板、素材归纳出自己的一套写作材料,脱胎于常见模板,但不要太特立独行(参考我的教训)其中素材积累可以参考往年的真题、热门话题,作了解要求,着重了解热门关键词即可。

10月为转阶段过渡期,主要记忆单词、作文模板,可以暂时弱化真题训练,期间酌情用英语一的后5~10套真题客观题保持手感即可。

11月,英二的真题同其他学科的模拟题同步进行即可,由于数量较少,可以夹杂单词复习一直到考前。

第三,关于对答案认为可以交错进行:一份真题做一部分对一次答案,训练的是稳定的心态,防止前一篇自我感觉良好、后一篇就开始飘飘然的情况;一份真题计时后全部做完再对答案,模拟最原汁原味的考场感觉。

第四,关于阅读方法。完形填空、新题型较简单无甚可提。阅读题我偏好先读题,题干有定位的先在文中标出段号(其余不标),不看选项再通读文章,读到涉及题目的段落再看选项做题,做不出则继续读文章理解主旨。期间我也尝试过先读题目和选项的方法,但是不知为何没有读完题就看文章更有效率,遂弃之。方法仅供参考,因人而异,无优劣之分,适合自己就好。

第四,时间安排上,一般来说,完型填空20min,阅读不超过15min,新题型10min左右,翻译15-20min,小作文20min,大作文30min,余下时间检查或者机动调整。

3)小结

    英语备考是相对轻松的,核心在于单词多记忆、作文有准备,这样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并且英语习题量少,反复刷真题而已,是典型的总结大于题量的备考方式。

 

3.数学三

1)教训反思

数学是我发挥最为抽象的一门,一度让我以为这次上岸机会渺茫。考前确实有些许插曲,但是并不构成低分的理由,本质错误还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很清楚我的问题集中在20题的半道证明题、22题的应用型概率论大题,以及低级计算错误。

20题证明题,我的核心问题是准备不足。去年我的证明题训练集中在无穷级数,因此对拉氏中值的练习不足,掌握有限,在其中一个证明方向尝试了几种方法后总觉得不严谨,逐渐上头,半道题来来去去纠结了接近半个小时,最终严重挤压了后续做题时间与检查时间。

22应用属性有明显上升,考察方式更为新颖,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基础知识点的细节考察比重也上升,例如考察Poisson分布、二项分布的具体分布表达式等以往真题更多考察各种分布的期望、方差结论或依照给出概率密度函数进行相关计算等因此本题在初见时具有较大的迷惑性。

而在22题题型较新、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的思绪紊乱,计算开始漏洞百出,导致有好几道原本正确的选填题,被我在检查时改错,例如加减变号、去掉“ln”。后续发现仅是选填中产生的此类低级错误就高达14分,这确实需要深度反思和被严肃批评。

2)备考过程

    由于成绩实在不佳,自觉惭愧,故仅给出我自己的备考安排仅供参考。同时深望各位参考我的教训,切勿在考场上做题上头。我的具体安排如下:

    6月中7月中,利用李永乐660打基础,并学习基础知识点。

    7月中8月底,利用张宇1000题巩固基础,重复题型可以跳过以提高效率。

    910月中,利用24版李正元135强化训练大题(按理说应该是25版),但是26届就不推荐了,因为李正元教授不在了,该系列似乎也已停更。这个时间段本质是强化到刷真题的过渡阶段,因此注重总结和整理即可。

    10月中到1110真题时间,我选择的是10年到24年的15套真题,不过15年以前的数三真题比较简单,有时候半天两套都是可以的,因此刷题压力并不高。而比刷题更关键的是总结和知识点查漏补缺,这项内容有时比刷真题更耗费时间。

    1111122日,这是冲刺模拟时间,我选择的是张宇8套和李林6套卷。张宇的卷子难度略高,胜在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李林的卷子则更贴近真题难度。同时我也做了合工大的5+5,进一步强化知识运用,并衔接最后的张44,避免出现冲刺真空期。

    123日到18日,我在完成张44之后,再倒序重刷242322三套真题,此后停止做题,专心复习错题、笔记直到考前。

3)小结

上述过程中,我的错题整理都是及时进行的,并未拖延或略过。而由于恒文本身的课程安排以及定期模拟测试,我的数学学习时间是非常充实乃至有些紧张的,因而不能有太多松懈。此外,鉴于我的个人教训,我会更建议各位把模拟测试的重要性再提高一些。

 

4.专业课(含复试)

1431金融初试

真题印象

这次财大的初试比较常规,名词解释、判断题和简答题当中既没有当年投资银行的运营模式这种比较偏门儿的细节题,也没有什么诸如转融通业务等非常规名词解释,因此造就了一批130+乃至140+的高分。如果非要说的话,印象里只有一道监管转型的简答题相对不那么常见一些,但是也并不难。

计算题方面,财大的计算题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相对中等偏低的难度,其中有一点细节需要注意(类似是否税,具体记不清了),不要用错数字就好。

两道论述题更是仁慈至极,命题老师甚至没有选择课内比较固定庞杂的内容,比如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异同或其他理论对比,甚至没有考财大往年特别钟爱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的内容,而是选择了极为容易发散思维、非常利于放开阐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以及数字货币两道热点题。

题型分析

财大近年的题型较为固定,主要是5道名词解释、3道判断题、6道简答题,2道计算题,2道论述题。

名词解释以常规课内内容为主,有年份出现过12投资学或其他的超纲名词不过超纲名解一般不会完全无从落笔,因此不必太过担心。答题字数一般不少于100字,内容涉及定义、种类、作用等。

判断题的特点是思考量较小,不需要也务必不要纠结,内容常规且通常会有2道乃至3道送分题,多考察课内理论结论应用或金融常识。判断须用中文书写正确错误,不可打勾打叉,判断错误则整个小题无分。判断后需要解释,这才是分值的主要构成,字数一般略多于名解即可,具体视题而定。

简答题是得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道简答中货币金融学和公司理财分布对半开,财大尤其偏爱mm定理、可贷资金理论、金融监管等。简答题的题型较多,如对比题(期权期货)、举例分析题、理论阐述题(可贷资金理论)、简化分析题(你认为……)等,每种题型有相对应的固定答题范式,字数一般在400-600不等。

计算题方面,财大只考公司理财内容,且一贯不会为难考生因此各位只需要把基础的一些公式记住就没有什么问题公式写到位,得分便无需担心。

论述题是每年的翻车重灾区,一般由一道课内题,一道热点题构成。内容上,财大特别钟爱与央行相关的内容,例如金融监管、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也比较喜欢考国际金融的一些内容,例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等主要以理论内容+具体分析为基本框架出题。热点题则主要结合当年或者前一年重要热点进行出题。论述题字数大多要求800以上。

备考建议

结合我的个人经历,我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431金融试题书写量极大,所以要经常模拟、经常书写,不能光背不写。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后期熟悉答题框架以后,我们更是要多落笔多实践,在实际训练中把答题思路内化于心,这样考场上即使一时没有想法,也能够通过套路得到部分分值。

第二,财大的431关键在于背诵,而且只有货币金融学和公司理财两门,压力不算特别大。我个人推荐学习计划如下:

5月到6月,按照考纲推荐书目完成货金和公司理财的基础学习,要求是精读一次,无需记忆,但是不能有理解漏洞。

7月到8,主要攻克计算题,掌握常见题型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各种计算公式运用场景。这个阶段建议用罗斯公司理财的课后习题,因为该书习题的知识点覆盖非常全面,题型涵盖很多,但是太过复杂的不做。

8月到9,此时需要开始第一轮的知识背诵。货金除了中央银行部分几乎没有考的可能(但是也要知道),其他基本都需要掌握。公司理财除了计算相关,则重点掌握少数的几个理论,如资产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

点击次数:10  更新时间:2025-05-15/div>
CopyRight © 武汉恒文尚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34号 公司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湖北省科技创业大厦B座15楼
恒文寄宿考研校区地址:江夏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三路 易畅客营销系统

申请免费试住

×